天津北方网讯:十九大报告中提出“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,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。”“自由贸易港”这一概念写入未来中国发展的规划之后,如同一针强心剂,引起了全国热议。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型城市,同时也是中国第二批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,可以有哪些做法?如何发挥自身优势?专家学者们也给出了他们的建议。
自由贸易港是啥?国务院副总理汪洋11月1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出,自由港是设在一国(地区)境内关外、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、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,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。他在文章中表示,我国海岸线长,离岛资源丰富。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,打造开放层次更高、营商环境更优、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,对于促进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自由贸易港不是自贸试验区的简单升级,而是“目前全球开发水平最高的特殊功能区域”。那么,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二者之间有哪些区别?
天津财经大学自由贸易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恩专告诉“津云”新闻记者:“自由贸易港属于‘境内关外’性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,实行封闭式管理;贸易监管采用‘一线放开、区内自由、二线管住’模式,基于‘单一窗口’和AEO(以任何一种方式参与货物的国际流通,并经海关认可符合世界海关组织或同等供应链安全标准的一方)等制度,实现充分的贸易便利化,境外货物进入一线自由便利,境内货物进入二线视同出口,享受出口退税等;企业可以从事各种离岸交易(包括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)和灵活的贸易、物流安排;同时,自由贸易港具有一定的离岸金融功能,境外资金可以通过‘离岸账户’或‘FT账户’进行国际金融和国际资本运作,可以有限渗透至国内;在区位上,自由贸易港应选择具备充分的国际贸易(国际物流)、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运作能力的国际枢纽港。”
“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最开放的平台,这是天津探索自由贸易港必须要抓住的核心。”刘恩专说:“目前,天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形态比较完整,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探索‘一基地三区’是天津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定位的核心。在此基础之上,使一线管理更充分地放开,实现境外和自由贸易港之间人员、货物等要素的自由流动。”
链接:http://news.enorth.com.cn/system/2017/12/20/034252797.shtml